欢迎访问本站!
欢迎访问本站!
联系我们
近日,由中国AOPA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 牵头,来自全国五十余所无人机相关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及无人机制造研发企业共后参与的”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在四川广汉成立。
大会审议通过了《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章程》,选举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首任联盟理事长单位,并堆荐中飞院副校长唐庆如为联盟理事长。
唐庆如表示,成立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环境,有利于构筑人才高峰高地、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联盟将着力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打造一批产业链协作项目、形成一批产学研合作成果,拓展高校院所和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开放型思维推进联盟建设,将联盟建设为”政、产、学、研、用"多赢的学术交流服务平台。
中飞院校长关立欣介绍了中飞院在民航飞行培养以及无人机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表达了认可。
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会长李永光致辞,他表示,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正式成立,是无人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联盟的成立与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促进无人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对接、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合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无人机创新人才培育平台。
据了解,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后,中飞院将充分发挥民航飞行人才培养以及无人机专业建设优势,以无人机产业发展为导向,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破产教融合壁垒,将联盟打造成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频繁互动的协同发展平台学院人才供给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有效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李永光表示,无人机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力量中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2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四川产业基础较好和军工大省优势,发展航空装备、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成都市打造千亿级无人机产业集群。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要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
8月3日,记者从阿克苏地区发改委了解到,近期,经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审核,新疆三和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南疆唯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资质,这意味着今后操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农林植保、巡检服务、航空摄影等可以在阿克苏培训、取证。
新疆三和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位于柯坪县农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约55亩,总投资5250万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企业重点打造以无人机研发、制造、培训、应用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无人机产业基地,通过引入产业人才和学术人才,填补了阿克苏地区无人机领域相关空白。
新疆三和无人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南疆唯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资质,为公司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阿克苏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该企业正在研发的行业应用飞行平台设计,预留多类别行业应用接口,后期具备面向消防应急、巡查巡检、遥感测绘等领域应用能力,发展前景广阔。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各慈善义工团队积极开展公共服务板块、专业慈善板块、救助慈善板块、项目慈善板块、文化慈善板块的各类主题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二十大精神。
极光慈善义工服务队 2023年7月29日,极光慈善义工服务队一行50余名队员来到昌平区中国AOPA(北京)青少年无人机飞行训练基地,开展由中国AOPA&极光公益共同主办的首场青少年航空主题系列活动暨感恩致敬计划第十场。
本场活动由极光公益活动部部长刘强主持,他为大家介绍了活动的整体流程和注意事项。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启动仪式、无人机理论和系统组装、模拟飞行、无人机驾驶体验、感恩回馈。
启动仪式上,分别由中国AOPA青少年分会会长芦道禹、副会长赵洁英、极光公益队长彭洁致辞,欢迎大家的到场,并介绍了实训基地的背景及情况以及本次活动的规划和意义等。
活动中,由飞行训练基地的教官陈涛老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各种模型教具,深入浅出,让孩子了解到了无人机的种类、用途、构造、组成等理论知识。
讲解过后,小义工们拿到了教具,在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孩子们两两一组,团结协作,很快都纷纷组装好了。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组装的无人机,在老师连接系统后能够操作飞行,都兴奋的欢呼起来,成就感油然而生,小小的航空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慢慢发芽!
本次活动作为极光慈善义工服务队青少年社会担当志愿计划第十场,恰逢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小义工队员们希望通过自身行动向军人致敬,表达对军人的崇敬和热爱,同时也对活动组织方以及辛苦教学的老师们表示由衷地感谢。
在最后的感谢致敬环节,慈善义工队员们表演看提前一周就开始精心准备的节目,有乐器演奏、朗诵、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等,参与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们在看完义工队员们的精彩表演后,都觉得十分欣喜和感动,表示将继续为该服务队的活动开展提供场地,携手开展更多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受连日暴雨影响,京津冀多个地区遭遇山洪,高速主通道堵塞,陷入停水停电、通信隔绝的困境。联合飞机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继保障北京市门头沟区应急物资投送后,8月1日连夜组建了另一支无人机救援队伍,奔赴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执行保障应急通讯任务。
涿鹿县大河南镇受灾村庄已与外界失去通信近两天,且由于路面受损严重,陆面救援队伍难以抵达。8月2日凌晨,联合飞机救援队伍不畏艰险,盘山四小时抵达涿鹿县受灾村庄。中午12时许,联合飞机指挥TD220无人直升机挂载控维通信4G电信基站起飞,升至95米空中长航时悬停,迅速恢复灾区通信网络,打破“信息孤岛”,架起抢险救援的生命“天线”,极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通信中继需要长时间悬停,对于无人机的载重量、续航时间、飞行稳定性、抗风性能都提出了高要求。联合飞机涿鹿应急救援项目负责人李君表示,“保障通信是展开救援、保证群众正常生活的基础。TD220续航时间长达5小时以上,起降抗风6级,载重量超过50公斤,性能充分匹配保障通信中继的需求,防汛救灾义不容辞。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张成中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对联合飞机的社会责任感和无人机在救灾中发挥的作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此次在涿鹿保障通信是联合飞机集团在本次京津冀暴雨灾情中开展的第二轮紧急救援行动,8月1日,联合飞机救援队伍在北京市门头沟灾区配合蓝天救援队、消防队救援受困人员,同时投送了数十公斤的饮用水、食物等应急物资,保障受困群众生命补给。
正值“我们与藏羚羊”羌塘科考十周年之际,中国AOPA理事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与西藏林草局组织,陕西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地环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藏广播电视台等组成联合科考队,圆满完成对西藏羌塘无人区的藏羚羊迁徙联合调查科考任务,为我国西藏地区的动物保护事业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此次科考为西北工业大学“魅影”团队第五年参与“我们与藏羚羊”联合科考,历时十三天。
联合科考队员于7月12日抵达拉萨,经过短暂休整与准备后,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尼玛县与安多县进行藏羚羊迁徙初步调查,并于7月18日在羌塘无人区玛依保护站进行汇合,使用“魅影•燕”太阳能生态无人机对当地藏羚羊种群迁徙与分布情况进行大范围空中监测。
本次使用的“魅影•燕”太阳能无人机起飞重量3.8kg,翼展3.3m,最大航时12h,最大巡航高度6000m,专门针对高原生态调查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可搭载光电、红外等多种相机,满足高原生态监测需求。与此同时,“魅影•燕”无人机结合当前“云”传输技术,能够将实时画面同步至云端,使远在西安的异地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至科考任务中。
面对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无人区艰苦环境,“魅影”团队队员们不惧困难,克服高寒缺氧、暴雨、冰雹、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在协助科考队完成科考活动的同时,“魅影”团队对包括藏羚羊、野牦牛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进行大规模航拍图像采集,未来将构建目标物种的航拍数据集并基于人工智能研发识别程序,自动统计无人机航测记录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实现科考自动化。
本次科考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并在CCTV4中文国际、CCTV13新闻频道、央视新闻网络直播等渠道持续跟踪报道,并获得了广泛关注,“魅影•燕”无人机成为讨论焦点。
经过此次科考活动,“魅影”团队将再接再厉,助力高原生态科考活动再创佳绩,为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贡献西工大的力量。
与此同时,“魅影”团队所在的航空学院特种无人飞行器师生党支部,在此次科考中注重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融合,充分利用高原联合科考契机,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地环所的科考团队党支部开展共建共促活动。
魅影团队成立于2002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周洲教授领衔,现有师生70余人,致力于无人机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技术研究,并注重先进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有创新、技术有特色、成果有应用、人才有德行、文化有包容”的团队理念,传承了“执着钻研、勇于探索、刻苦努力、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新概念无人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新能源无人机、垂直/短距起降无人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0余项。
近日,深圳市民王女士体验了一回外卖“黑科技”:在深圳市龙华区星河商圈附近的写字楼里下了一单外卖,商家出餐后7分钟左右,一份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就被美团的无人机送到了手边。而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水果、咖啡、奶茶等商品都被美团无人机送上过“空中快速通道”。
试运行两年后,日前,美团无人机宣布其城市低空物流解决方案已通过民航局审定,获得了局方颁发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美团无人机具备了成为一家城市级货运航空公司的资质能力,正式开始商业化运营等工作。
审定通过 助力完善技术管理政策标准 美团无人机此次获批准的试运行批准函和经营许可证,是由民航局针对特定类无人机运营人从“人、机、管、环”全方位全流程的运行能力和经营水平考核,代表了监管方对运营人运行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认可,标志着运营人拥有了商业化落地所需要的国内合规许可。
美团无人机运营负责人杨俊伟介绍:“相关审定工作自2021年初开始,其间团队完成了飞行器、自动化机场及智能调度系统的试运行和优化完善工作。其中,90%以上部件为美团基于自身场景特点自主研发的,并由此合力建设了一个全场景、全天候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
“美团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区以超视距运行方式开展物流配送业务的公司,由于场景具有较大风险和复杂性,我们对其技术、运营能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这也让我们对整个审查过程更加审慎。”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员表示,“在运行审定和管理过程中,美团的经验也为我们行业完善技术管理政策标准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美团无人机于深圳的试运行航线在5个商圈落地,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提供服务,配送商品种类超过2万种,涵盖餐饮、美妆、快消、商超、电子产品等多种类型。
技术创新 保障运行安全可靠 美团无人机方面表示,此次通过审定的方案实现了“智能化飞机与地面设施+智能化调度系统+体系化运营管理”的结合。与空旷地面上方区域不同,美团无人机落地的城市场景作业区域是在人口密集区上方,环境更加复杂,因此需要飞行器有更多安全可靠的冗余备份方案。在飞行器硬件上,美团设置了多动力系统、多导航定位、多通信链路及备降降落伞等冗余装置,确保在突发情况下的硬件稳定性。
软件算法方面,在通过多传感器AI融合算法实现自主飞行的同时,无人机能够在备降场景中智能检测下方平坦地区及障碍物位置,自主规划并选择安全区域降落。面对高楼林立的城市商圈场景,也可以通过自研视觉定位系统VPS进行高精度定位,解决城市峡谷环境中无GNSS信号的问题。据了解,相关成果在2022年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CRA)上被评为导航领域年度最佳论文。
智能调度系统方面,美团为实现分布式、高密度、高频次的无人机即时配送网络运行,自研开发了三维高精度地图、通信地图等底层系统以及空中运行调度规划系统,在空域时空动态管理(时空胶囊)、航线动态规划、高密度起降调度、运行环境识别(通信、导航、气象、障碍物等)、空中冲突告警处置等方面积累了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此外,美团专门建设了深圳空中运行管理中心作为智能调度系统的运行中枢,具备远程运行监控、远程控制调度、远程应急处置、实时信息展示等功能,采用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网络、运行控制席位可相互替换的冗余设计,保障美团无人机机队高效、安全、平稳运行。
从实际效果来看,无人机的平均订单配送时长约为12分钟,与传统模式近30分钟的平均配送时间相比,效率提升了近150%。
运管并行 无人机物流要快更要稳 管理与发展并行。美团案例的背后是我国无人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标准的不断明晰。自2019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管理规程(暂行)》《民用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配送试运行审定指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布式操作运行等级划分》等指导性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充分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对现行审定方法进行优化。
在美团审定中,来自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二所等单位的专家组依据国际通用的特定运行风险评估(SORA)协助局方完成了文件审查和现场验证。同时,美团还在航科院的支持下,在SO?RA基础上创新提出了空中、地面风险评估量化方法及验证方案,如动态人口密度、地面风险缓冲区、时空胶囊、无人机围栏等,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运行数据存储,保证了数据可追溯、防篡改,其顺利审定也作为中国案例在欧洲航空安全局工作会上进行了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无人机物流发展方面,民航局先后批复两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为企业提供研发测试和试运行的沃土。美团本次无人机城市物流配送试运行许可也是借助深圳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契机,在深圳城市密集区完成数十万架次实机安全飞行后获批准的,是深圳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重要成果之一,助推了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美团无人机团队采用的新技术以及对未来无人机审定方法的积极影响,航科院美团无人机试运行审定项目组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美团无人机不仅为民航局进一步开展无人机运行审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评估参考和更加可靠的数据保障,而且对未来无人机运行安全和数据可信性提供了更优质的样例,为开展特定类运行审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